“百年电信,使命传承”—常信院裁判员协会成员赴常州电信博物馆参观学习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裁判员协会的同学来到了常州市电信博物馆。在展馆内,同学们重走了常州电信的百年发展之路,探索了中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更感受到了未来信息化发展的浪潮,也培养了爱国主义的情操。 走进门,“百年电信,使命传承”这八个鲜艳的红色的大字便展开在了眼前,讲解员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常州电信博物馆的情况。展厅面积足有700余平方,收藏了上千件与电信相关的实物藏品。我们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一步步地聆听和探寻了“百年电信沿革”“通信技术发展”和“初心荣光传承”这三个篇章的内容。
我们围着讲解员,听她讲述常州电信局建立的来龙去脉。在中国电信发展史上,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盛宣怀,他曾担任过津沪电报陆线总办、铁路公司督办、工部左侍郎、邮传部尚书等职务,是中国近代通信的先驱。自1883年,常州的电信事业经历了官商督办,民资经营,邮电分合,公司化运营等多个阶段,走过了一条从艰难起步到跨越式发展的曲折而又辉煌的里程。 1930年12月,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缴获一部15瓦电台。因一个电子管在开箱清理战利品时被弄坏,成了只能收报不能发报的“半部电台”,也是红军最早的电台。听讲解员讲述“半部电台”的故事,我们纷纷感受到了红军与国民党战斗时的艰苦条件和奋斗精神,更感受到无线电技术作为传递信息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主席提倡的“人民邮电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下,我国的通信事业也开始成长并逐渐蓬勃发展。
再往里走,我们来到了名为“常州电信记忆”的展厅,这里陈列了许多我们很陌生的老物件。邮递员的摩托车、大浮桥公用电话亭、绿色的大邮筒……还有各种有点发黄的书籍,一件件看起来那么陌生,但又那么亲切,我们的生活中虽然已经很少见到,但经常会在各种文章中见到关于它们的描述。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通讯不仅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在也为大灾大难中的受困群众打通了空中“生命线”。 当时光穿梭到现代,我们看到了不用连着线的各种“电话”,或许应该叫“手机”,这与我们现在见到的一个个大屏幕的智能手机都不同。但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些叫“传呼机”“大哥大”“小灵通”的无线通讯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通讯技术日新月异。初心光荣传承展厅中,展示了中国电信最先进的通讯技术。在这里,同学看到小区光纤交接箱内部构造,知道原来家里飞快的网速原来就是这么来的! 转过身来,展厅中一块块显示屏冲进了我们的眼帘,这些代表着科技和数字技术的虚拟动画,立刻让我们感受到了通讯技术的变迁。一个多小时的博物馆参观,让我们了解了在一代又一代的电信人不懈地努力下,中国的电信事业有了辉煌的发展,现在我国通信技术已经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也对电信事业的奋斗者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敬佩,为常州电信发展而骄傲。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牢记“百年电信,使命传承”。
文/高明 摄/张伟杰 审核/徐祯瀚 |